当前位置:首页 > 周口 > 特色栏目 > 技术创新 > 正文

周口非公有制经济30年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15-12-01 12:06:22    来源:    点击: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漫漫行程。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深受歧视到倍受重视的演变历程。

  走过“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那个年代,从1980年成为国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到1997年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党的十六大认可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30年来,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名分”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30年来,周口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一株弱不禁风的嫩苗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这是时代的选择。

  发展越来越好

  解放以来的周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史呈现了一种波浪形曲线,我们以10年为一个时间点进行比较,才能深切感受到高峰与低谷之间发生的沧桑巨变,才能倍加珍惜30年来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建国之初,周口个体工商业从解放前的百废待兴中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1955年,周口的个体工商户共24661户,从业人员28044人。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让周口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历经了10年“寒冬”。因采取压缩取缔政策,1976年,周口的个体户仅余2865户,从业人员仅为8241人。1978年起,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周口个体工商业迅速恢复和发展。10年后的1987年,周口的各类工商户增加到28526户,从业人员达36796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宪法》确定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地位不受侵犯,并依法保护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从此,在国家多次放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大环境下,周口人民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使全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发展。随后,荷花市场成为辐射豫东南、安徽、山东等地区的全省最大的批发市场。周口大部分乡镇全面实施“一人富、大家跟,一群富、带全村,一业带多业,一村带全镇”和“一村一品、一户一项”的能人带动战略。“谁致富谁光荣、谁贫穷谁无能”在社会上形成共识,各乡镇比着办企业、争着上项目,周口的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周口的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8万户,从业人员达39.6万人。为此,省委、省政府授予周口地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伴着新世纪的曙光,撤地设市后的周口非公有制经济再次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为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周口市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练好“内功”。

  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推动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姻”,建立多边技术创新机制,发展“科工贸”一体化经营;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原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大力实施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的人才战略。全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管理制度创新,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度改革,同时突出质量管理和产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

    全市依托产业优势发展市场经济,形成了连片经营的产业群体和块状经营格局。如扶沟的纺织、项城的农机配件、沈丘的网业、鹿邑的尾毛、郸城的玉米精深加工、太康的锅炉制造、西华的食品加工、商水的饲料加工等产业集群均形成了群体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龙头效应日益凸显,各地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形成了纺织印染、食品酿造、裘皮制革、林果板材等制造加工体系,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并带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周口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86%,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7.5%。非公有制经济不折不扣地成为周口经济的“顶梁柱”!

  环境越来越优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国家大政策的日渐宽松,周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小环境也日渐优化。

  无论是撤地设市之前的周口地委、行署,还是撤地设市之后的市委、市政府,都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立足区情,把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作为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区域经济、强化富民工程的重要手段,从更新观念入手,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周口地委、行署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对个体、私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优惠的政策,周口个体、私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经营范围更加广泛,经营品种更加齐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周口撤地设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对非公有制经济在政策上做到一视同仁,在政务上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大致用“三不论”、“六不限”、“五个有”、“三个创新”来概括市委、市政府在扶持、帮助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

  “三不论”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不论归谁所有,搞好就行;不论地位高低,发展就行;不论公有私有,纳税就行。市委、市政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全方位进入一、二、三产业和教育、卫生城市公共事业等领域发展。

  “六不限”放宽了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限制:不限制行业、不限制资本量、不限制用工人数、不限制企业形式、不限制业主所在地、不限制融资规模,让非公有制经济在周口也有“国民待遇”,在银行贷款、土地使用、进出口权限、直接融资、税收管理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五个有”让个体私营企业主在事业上有发展、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权益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

  “三个创新”,即一是机制创新,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技术创新,帮助私营企业把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结构优化、规模扩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服务创新,各职能部门变管理为服务,为个体私营企业在科技、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重点扶持自主创业、就业容量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加大信贷和财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科技型、外向型和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将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市二届党代会确立的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制定优惠政策,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将周口打造成“门槛最低、成本最小、信誉最好、回报最高”的投资洼地。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融资担保、信用服务、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技术支持、法律政策服务等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全市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化升级,加快发展。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建立净化企业发展环境的“防火墙”制度,实现职能部门与企业“零接触”。由市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办会同工业经济等有关部门每月定期召开所有收费部门与重点工业企业参加的例会,研究检查收费单位提出的检查收费申请,现场予以解决,任何部门不经批准不得进入企业,对于故意刁难企业和制造“四乱”的责任人,在全市主要媒体进行曝光,情节较重者予以辞退,触犯法律者交司法机关处理,所在单位取消当年评奖资格,同时追究单位负责人责任,从源头上治理“四乱”行为的发生。

  目前,正在经济版图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非公有制经济,将在周口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上书写新的盛世华章。

上一篇:周口市委书记毛超峰察看中心城区在建工业项目
下一篇:周口:3家企业被评为省首批信用建设示范单位
  • 周口工信局分站
  • 链接